2020/05/24 – 不要浪費我們的社交距離 – 楊靖紀牧師

牧者心聲

楊靖紀牧師

不要浪費我們的社交距離

自3月29日開始,教會因應政府所頒布的限聚令措施而暫停實體崇拜。到了今天,原來差不多已經兩個月了。不知你們在過去兩個月有甚麼體會?我想,你們可能感到孤單、氣餒、無助、無奈等,而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是可以理解的。不過,不知你們有沒有想過,你們在這兩個月有甚麼「得着」?當我說「得着」,帶有正面的意思。換言之,即使失去實體崇拜,我們都看得見好處。你們可能說:「不會吧!」但聖經多處卻提及在「不好」中所出現的「好」。

「流淚撒種的,必歡呼收割。那帶種流淚出去的,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。」(詩126:5-6)撒種是一樣不容易的工作,因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提及農夫要在戶外經歷日曬雨淋(太13:6),又要面對飛鳥來吃種子的可能性(太13:4)。雖然收成不是必然,但農夫總帶着收成的期待吧。當到了收成期,一切的勞苦已算不得甚麼。因此,詩篇126篇所講的是,沒有流淚撒種,就沒有歡呼收割。換句話說,沒有經歷「不好」的事,就沒有出現「好」的事。當你們仍然在思考時,讓我引用另一節經文:「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。」(創50:20)眾所周知,約瑟曾被兄長賣走、被主母誣蔑、被囚在獄中和被酒政遺忘。但當回望所有不幸片段,約瑟確信若沒有這些「不好」的事,他不可能成為埃及宰相,不可能為埃及人解決饑荒困境,更不可能拯救他一家。怪不得他在「不好」中看得見「好」。另外,「神的意思原是好的」亦藏於另一節經文:「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羅8:28)保羅提及萬事,意思是所有的事—「不好」和「好」的事,而「不好」的事在上下文所提到的是苦楚(18節)、轄制(21節)、勞苦、嘆息(22-23節)、患難、困苦、逼迫、飢餓、赤身露體、危險和刀劍(35節)。對保羅來說,不論在任何境況,這些「不好」「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;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。」(39節)

無疑,我們在過去兩個月曾面對不少新挑戰和考驗,但神卻使我們更珍惜教會生活,在「不好」中經歷祂的「好」。就讓我們「不要浪費我們的社交距離」(don’t waste our social distanci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