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2/21 – 認識上帝、群體、自己 – 楊靖紀牧師

牧者心聲

楊靖紀牧師

認識上帝、群體、自己

自我來到柴宣家作牧者,我們有8位神學生在教會實習,與我們同行一段路(你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?)在今年,我們好似沒有神學生來實習,但其實王Sir(王日勤傳道)現於伯特利神學院進修。換言之,我們在過去7年無間斷地支持神學教育,參與培育未來牧者的工程,真的感謝神給予我們這樣的機會!或許你們會問:「楊牧師,作為督導,你對神學生有甚麼要求和期望呀?」這是一個好問題,就讓我分享我如何督導神學生吧。

當神學生來到柴宣家實習前,我會給予他一個簡介會(briefing),讓他了解堂會的歷史和現況,並在未來一年所要服侍的範疇(可以是協助少年事工、出席/負責小組聚會、主日崇拜牧禱、週三晚祈禱會、撰寫牧者心聲、探訪、列席執事會、出席宣道會東區教牧同工會等)。同時,我盼每月約見他一次,從中分享有關屬靈品格、人際關係、事奉技巧、行政事務等課題,並為神學生祈禱。另外,我也會讓他閱讀我的畢業論文—《探討新入職教牧的挑戰與適應:以宣道會為研究對象》。但以上只不過是「頭盤」,「主菜」卻是給予神學生空間去觀察,從堂會活動和人際關係認識上帝、教會、自己。事實上,我讓神學生在首兩個月自由地遊走於教會和小組,為的是讓他主動去認識會眾。對我來說,神學生需要有空間去思考「所是」(being)、「所知」(knowing)和「所為」(doing)的互動關係。作為過來人,我明白神學生需要應付多個訴求,除堂會實習外,還要上堂、寫論文、參與課外活動小組、關心父母和家人,並要安靜在主跟前重新得力。因此,我對神學生持寬鬆態度,除指定負責某活動外,我容許他有自主的參與。換言之,我採取「上而下」和「下而上」的督導模式。在神學教育上,我不是要廉價勞工(幫牧者和教會做事),而是訓練有反思能力的時代僕人(reflective servant)。

在上年底,我與Polly(劉珮敏神學生)總結她的實習時,我說:「我對自己要求十分高,並專心做事,但卻對身邊的人以關係為本,注重團隊精神和基督身體。一個人可跑得快,但一隊人卻跑得遠!」我不知道我是否一個稱職的督導,但以上所寫的,正反映我的牧養神學,而我感到神悅納我有限的擺上和服侍。求主幫助我去作成祂的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