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05/12 – 三十年後 – 楊靖紀牧師

牧者心聲

楊靖紀牧師

三十年後

踏入 5 月份,我赫然發現自己受洗加入教會 30 年了。雖然時間飛逝,當年浸禮的震撼經歷仍迴盪心頭。不知你們還記得自己昔日受洗的情景嗎?現有甚麼感受?在 3 月底,Kendle 傳道藉羅馬書 6 章宣講有關浸禮的意義,原來整本聖經充滿着「出死入生」和「蒙恩得救」的圖像。

「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,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。」(創 6:5)自從始祖不聽從神的話,罪和死亡便進入世界,隔絕神與人的親密關係。當人遠離神到極點時,神的忿怒與審判便臨到大地,出現挪亞與方舟的洪水故事(創 6-9;在古代近 東 文 化 ,「 水 」 代 表 着 邪 惡 和混 亂 )。 洪 水 故 事 可 算 是 神 的 「反 創 造 」(un-creation)。在創 1:9,神把天下的水聚在一處,使旱地露出來,這樣的分開是神的美好創造,但在洪水事件,水淹沒大地,使有序的世界回到失序的時代。但神是滿有恩典和憐憫的神(出 34:6),因此祂再次創造世界(創 8:1-5),透過風把洪水減退,使地再次露出來(註:希伯來文的「風」亦是「靈」,帶我們想起創 1:2,「地是空虛混沌,淵面黑暗,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」)。原來,審判的主亦是創造的主,為無望無助的人類帶來盼望曙光。神從水裡拯救人的故事同樣出現於紅海事件。在出埃及記 14 章,風和旱地的象徵記號再次出現在讀者眼前,而在紅海故事中,神審判的對象是法老和埃及人,拯救的對象是摩西和以色列人。四十年後,約書亞繼承摩西的領導地位,帶領以色列子民由曠野進入迦南美地,當中全體以色列人亦親身經歷神的救贖故事,這就是約旦河事件。值得注意的是,
約旦河故事亦提及水漲與乾地的狀況(書 3:15-17)。換言之,以色列人能進入迦南,全是耶和華神大能的作為(書 4:22-24)。在新約,耶穌的受洗亦有着象徵意義。當時,不少猶太人去到約旦河,承認過犯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(太 3:5-6)。之後耶穌亦來到約旦河見,接受約翰的洗(另參 2017 年 4 月 16 日的牧者心聲)。這時,「天忽然為他開了,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,落在他身上;從天上
有聲音說:『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』」(太 3:16-17)若水代表我們的罪與審判,成為奴僕樣式的耶穌,透過受洗認同我們的軟弱,並擔當我們的罪孽。感謝主,祂竟願意捨己,拯救我們,並與我們同行。

三十年後,經歷了人生的高與低、得與失,我體會神恩浩瀚,願我們活著是為基督(腓 1:2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