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到最後十篇的第六篇。「愛基督」的三個範疇(渴慕聖言、恆切禱告和時刻警醒)使我們的屬靈生命得以持續成⾧。有關「愛鄰舍」,上兩回談及彼此相愛和互相造就,今次主題是柔和謙卑。
所以,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,愛心有什麼安慰,聖靈有什麼交通,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,你們就要意念相同,愛心相同,有一樣的心思,有一樣的意念,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。凡事不可結黨,不可貪圖虛浮
的榮耀,只要存心謙卑,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。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(腓2:1-4)
在信主後的成⾧過程中,當談及柔和謙卑,我腦海裡便浮現三位柔和謙卑的牧師—滕近輝牧師、蕭壽華牧師和周永健牧師。那麼,柔和謙卑與「愛鄰舍」有甚麼關聯?在腓立比書,保羅為腓立比教會在福音廣傳上感謝神(腓1:6)。即使個人被囚禁,福音卻在羅馬軍營裡傳開了(腓1:13)。對保羅而言,活着是為基督,而基督就是他的㇐切(腓1:20-21)。因此,他鼓勵腓立比教會效法他,不單相信基督,並甘心為主受苦,「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。」(腓1:27-29)面對文化與信仰衝擊,保羅勸勉腓立比教會,以神的愛與謙卑團結起來,從而活出在基督和聖靈裡的生命,在黑暗的世代「將生命的道表明出。」(腓2:16)保羅認定,㇐個屬靈群體能團結起來,是因為神已給予教會在基督裡的鼓勵、愛心的安慰、聖靈裡的契通,並慈悲和憐憫。但保羅勉勵信徒繼續追求,不為自己的利益好處,卻為神的榮耀。若要同心,信徒要把視線轉移,不要單看自己的需要,卻要放眼看見他者的需要。在實踐層面,保羅以主耶穌的柔和謙卑為生命榜樣(腓2:5-8)。事實上,若我們立志追求在耶穌基督裡的相愛與服侍,我們便要時刻來到主跟前,
尋求祂的幫助,使我們以柔和謙卑的心對待身邊的人。「我心裡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,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。」(太11:29)主的心意是要我們來到祂跟前、住在祂裡面,使我們有着祂的柔和謙卑去「愛鄰舍」。
柔和謙卑看似弱者的表現,但主耶穌卻在十字架上彰顯它的剛強力量。惟擁有柔和謙卑的心,柴宣家才能在基督裡團結起來、彼此相愛和互相造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