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1/28 – 製作生命故事冊 – 楊靖紀牧師

牧者心聲

楊靖紀牧師

製作生命故事冊

「生命故事冊」是甚麼?在過去幾年,翠樂長者睦鄰中心招募義工,讓他們面對面與長者相處接觸,從中了解對方過去的生活和想法。因著認識長者的人生故事,義工便為他們人生的重要事件和決定、轉捩點和里程碑作總結,並撰寫長者的自傳—「生命故事冊」。因此,每本「生命故事冊」都是獨一無二的,把每位長者的生命歷程紀錄下來。透過回顧人生歲月,長者體驗生命的變化、自我的實現,從而欣賞現在、並迎向將來。記載生命故事的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,包括文字和相片,影片或歌曲,甚至棋類遊戲。重要的是,義工與長者一起討論和設計,成為跨代製作的生命見證集。

社會學者麥尼斯迪里奇(Mclnnis-Dittrich)說:「懷緬是一個記憶人生最重要事件的過程。」以「懷緬治療」(Reminiscence Therapy) 為理論基礎,「生命故事冊」可以醫治曾受創傷的長者。當他們講述生命中較為負面的事(例如日本侵華、香港淪陷3年8個月),把壓抑心中多年的事說出來時,義工可引導長者分享他們如何跨越難關,並正面評價這些事件對他們的影響。透過分享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和經驗,懷緬治療法聚焦於事件的正面性,從而提升個人正面感受,為自己創造正面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人生觀。同時,義工與長者的互動不單滿足長者的心理社交需要,甚至有效地減低其抑鬱。著名心理學家艾歷臣(Erik Erikson)提出人生有8個階段,而每個階段皆有一個社會心理任務。長者處於最後的第8階段—自我整合與絕望 (Ego Integrity vs Despair)。在這階段,長者很多時自問:「我的生命有何意義?」懷緬治療法就是協助他們「自我整合」,藉回顧過去而審視人生的重要事件對自己的意義,從而肯定自我價值,以正面態度活好餘生。當然,義工的出現、關心和聆聽必成為長者的祝福,而長者能從義工身上看見犧牲、支持和關愛的行動。無疑,一個共融的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和欣賞。

教會現誠邀會眾成為義工,於3-4月其間為我們的長者(可以是父母、公公婆婆、爺爺嫲嫲等)製作「生命故事冊」。我們期盼他們於5月27日出席懇請主日和聚餐,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和難忘的相處經驗,再由義工親手將生命故事冊送給長者,成為一個美好的回憶。願我們的付出成為長者的祝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