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少進入戲院的我,於7 月底和師母看了《玩轉腦朋友2》(Inside Out 2)。
這是一部電腦動畫電影,是2015 年首集的延續篇。在首集,負責維持女主角韋莉
(Riley)大腦總部運作的情緒角色有阿樂(Joy)、阿愁(Sadness)、阿燥(Anger)、
阿驚(Fear)和阿憎(Disgust)。這些情感建構韋莉的自我意識,並塑造兒童時
期的她。今次故事延續上集,講述剛滿13 歲的韋莉準備進入中學,但卻遇上「青
春期」,因而腦中出現情緒變化。原本井井有條的大腦總部突然間被清拆大隊來個
大翻新,以便迎接「其他情緒成員」的蒞臨。五位新成員分別是容易擔心的阿焦
(Anxiety)、羨慕各事的阿羨(Envy)、消極躺平的阿厭(Ennui)、內向害羞的阿
尷(Embarrassment),還有偶爾露面的念舊婆婆(Nostalgia)。正值於青春期的
韋莉,她要面對新舊情緒的相識、衝突、磨合和協作,使其身心靈經歷前所未有
的起伏波動。故事結尾,因着阿樂與其他新情緒成員的和平共處,韋莉便在淚光
中以微笑迎向不可知的未來。
這齣電影可從不同角度作評論,例如家長可多一點明白少年人的轉變,從而陪
伴他們度過人生新階段。對我來說,電影其中一個值得反思的議題,就是我怎樣
看不完美的我。在電影中,為確保韋莉能留給人良好印象,阿樂建構一個心理機
制系統,就是將所有負面情緒和不良行為拋諸腦後。不過,當人看的是外貌,耶
和華卻看重人心(撒上16:7)。以大衛為例,經歷拔示巴事件後(撒下11),他在
詩篇51 篇揭露個人的醜陋與及頌讚上主的憐憫,因而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(徒
13:22)。保羅亦坦然承認他的過犯和軟弱,叫人認識拯救罪人的耶穌基督(提前
1:12-15)。面對自己的不足,神要我們看得見祂的大愛、恩典和接納(弗2:4-7),
並同時要我們體會祂的能力、喜樂和剛強(林後12:9-10)。在電影中,新情緒成
員不單為韋莉帶來嶄新經驗,亦同時調較阿樂的視野眼光,使她明白何謂全人健
康與成長發展。「我是一個好人」和「我做得不夠」好常浮現於腦海裡。若要接納
自己的黑暗和軟弱,我們便需要全心全意地依靠那位愛我們到底的主(約
21:15-17)。確實,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神的恩才成的。」(林前15:10)
保羅如此信,他就如此傳,使他「凡事放膽,無論是生是死,總叫基督在我身上
照常顯大。」(腓1:20)今天,你又怎樣看自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