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柴宣家29 週年堂慶主日,我深信大家以感恩的心參與崇拜和愛宴。作為堂會牧者,我親眼看見神在我們中間行了大事,我們應當滿心歡喜(詩126:3)。走過29年,我們當怎樣跟隨基督是值得深思的,就讓我透過耶利米書29章1-14節與大家思考前路。
耶利米書29 章1-3節是信件的背景,就是耶利米先知在耶路撒冷寫了一封信,對象是身在巴比倫的猶太人,包括「被擄的祭司、先知和眾民,並生存的長老」。明顯地,這封信是給予所有人的,由宗教領袖至平民百姓。另外,作者以「被擄的」和「生存的」形容這些猶太人,可以想像他們身在異地的身份地位、內心情感和意識形態。置身於後社運、後疫情、移民潮、經濟不景和政治角力的我們,或許與昔日的猶太人產生共鳴,體會他們的處境。
耶利米書29 章4 節是收信人的稱呼:「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對一切被擄去的,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的人。」這裡提及兩個關於神的屬性。第一,神是以色列的神,是亞伯拉罕的神、以撒的神、雅各的神(出3:6)。神與屬祂的子民立約(出19:5-6),並在愛的關係成就祂的盟約與應許(創12:1-3,撒下7:12-13)。第二,神不單是萬軍之耶和華,更是掌管萬有的神,透過兇殘的巴比倫管教和懲罰不聽從神話語的以色列人(參哈巴谷書)。無疑,「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,他的權柄統管萬。」(詩103:19)耶利米書29 章5-14 節是信件的內容,提及被擄的猶太人要做三件事,包括生養眾多(5-6節)、為城求平安(7節)和免於陷入迷惑(8-9節)。活在當下、仰望上主和謹慎自守是神子民應有的生活模式。信中亦提及神必兌現祂的承諾,就是應許被擄者得以歸回耶路撒冷(10-14節)。神的話決不徒然返回(賽55:11),並賜屬祂的子民平安的意念,使他們末後有指望。這封信以安慰和盼望作為結束,使被擄者得着激勵和重拾信心。
當遇上百般的試煉和火煉的考驗(雅1:2,彼前4:12),讓我們尋求和依靠為
我們捨己的耶穌基督,並堅定相信神必繼續在柴宣家行大事、得榮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