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後十篇牧者心聲,我分享一個主題,有關信徒生命的成長,即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裡「愛基督、愛鄰舍和愛自己」(太22:37-40)。有關「愛基督」,我已提及渴慕聖言、恆切禱告和時刻警醒三個範疇,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領域—「愛鄰舍」。
萬物的結局近了,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,警醒禱告。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,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。(彼前4:7-8)
當眼見主耶穌已經受死、埋葬、復活和升天,並親身領受聖靈的充滿和內住,使徒彼得肯定神的救贖計劃已經成就。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,凡認信耶穌是基督的人必定領受赦罪之恩,並與神重新立約,達致神與人、人與人的關係復和。當然,按着聖經教導,當一個人信靠基督後,便進入神的家,在屬靈群體裡成長、成聖。這幅美麗圖畫(神國在人間)的背後卻充滿着挑戰,就是蒙恩的罪人如何在同一場景裡融洽相處。事實上,聖經告知我們,信徒有衝突(例如保羅和巴拿巴為着馬可而分開;徒15:36-41)、有不和(例如友阿爹和循都基;腓4:2-3)。那麼,我們如何在地上實踐天國真理,即肢體復和合一?答案就是彼此相愛。你可能在想,彼此相愛真的有可能嗎?有的,因使徒彼得告知我們這樣的可能性。彼得指出,信徒要小心那惡者的詭計和試探,因而要謹慎警醒地禱告(7 節)。在禱告裡,我們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一心追求和實踐神的旨意,特別在凡事上顯出愛神、愛人的心。當我們常住在主裡面,我們便能活出神的愛,就是「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」的愛(林前13:5)。難怪彼得說,當我們彼此相愛,就能遮掩許多的罪(8 節)。換句話說,當柴宣家出現衝突或不和,我們要轉向神,將相關的人和事以禱告仰望神,並按聖經教導,學習彼此認罪、包容與寬恕。畢竟,我們是一家人,意見不一是正常的事,但關係疏離就要認真正視,以免墮入撒旦圈套,而教會失去彼此相愛的合一見證。當耶穌教導門徒有
關主禱文後,祂便說:「你們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。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」(太6:14-15)原來,實踐主禱文的一個場景,就是在教會裡互相饒恕、彼此相愛。
「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(約13:35)願主的靈時刻提醒和幫助我們!